隐藏搜索框
专业与课程层面诊改培训教案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5日  点击数:
一、诊改依据
1.目标: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各专业建设规划、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2016年专业、课程建设计划和总结、2017年专业、课程建设计划等。
2.数据:数据平台数据,各专业、课程即时统计的数据。
二、诊改质量控制点
    专业层面诊改质量控制点:
    ①需求调研
    人才需求情况;岗位能力需求情况;省内、市内同类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就业情况;学院招生、就业情况。
    ②专业设置与管理
    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度;专业/专业群投入产出绩效评价。
    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规范。
    ④专业条件建设与保障
    师资条件;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工位数;职业技能鉴定;产学合作企业数量、规模、社会声誉及合作项目开发。
    ⑤业务能力
    科研项目(横向、纵向)数量和经费;技术服务(交易)、社会培训情况(技术服务到款额);论文及专利数量。
    ⑥人才培养满意度
    学生毕业率、升学率、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学生各类专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学生、家长专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
    课程层面诊断质量控制点:
    课程建设:
    ①课程项目
    课程负责人、团队结构、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安排、建设基础、课程资源。
    ②建设运行
    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案与课件、教材与资源、教学条件、课程评价、信息化应用。
    ③课程标准制定
    课程定位、教学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实施建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
    课堂教学:
    教师
    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作业批改、辅导答疑。
    学生
课堂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堂考核、作业质量、期末成绩。
三、诊改实施运行
1.形成常态化“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8字质量螺旋的具体做法。
机构设置,运行情况包括专业建设的目标如何确定、如何按学院的相关标准执行,如何对各个质量控制点或者核心指标进行监控和统计,如何对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
2.与学院相关标准及数据平台同类专业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根据上述按专业层面诊改质量控制点,以数据分析为重点,汇报专业上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采取的整改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采取的整改措施。
(1)按质量控制点或者专业建设核心指标,对照相关标准,总结2016年度专业建设目标实现情况,分析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目标没有实现,是否按标准执行。
(2)分析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实现的原因,相关工作未按标准执行的原因。
(3)对未实现的目标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按标准执行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以及存在的成效。
(4)本学期实现建设目标和执行相关标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拟采取的诊改措施。
四、诊改举例
专业层面:
需求调研
1)是否按学院相关标准进行人才需求调研;
2)执行学院人才需求调研标准时是否存在的问题;
3)调研结果与目前专业招生和培养情况存在的差距;
4)专业招生在学院招生中所占比重,并进行分析;
5)与省内、市内同类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就业情况进行对比,查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采取的诊改措施及成效;
课程层面:
课程项目
(1)课程年度建设的目标是否实现;
(2)是否符合学院一体化课程、项目课程或在线开放课程的标准;
(3)课程建设中各质控点(课程负责人、团队结构、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安排、建设基础、课程资源)与标准和目标相比的差距(或存在的问题);
(4)查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采取的诊改措施及成效。
课堂教学——学生
(1)学生课堂表现是否符合建设目标;
(2)是否符合学院学风建设等建设标准;
(3)学生各质控点(课堂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堂考核、作业质量、期末成绩)与标准和目标的差距(或存在的问题);
(4)查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采取的诊改措施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