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学生深化专业认知、筑牢文化根基,近日,艺术设计学院组织2025级工艺美术本科专业104名学生前往中国工艺美术馆,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实践教学。此次活动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国家级艺术殿堂中直观感受中华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激发专业学习热情。
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我国工艺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展示平台,馆藏丰富、体系完整,为新生呈现了一堂生动的“专业入门课”。师生重点参观了“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与“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两大核心展厅,系统领略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技艺精髓与文化脉络。
在“文脉华滋”展厅,陶瓷、织绣、雕刻、金属工艺等门类的代表性珍品依次陈列。龙泉青瓷龙纹天球瓶以“金丝铁线”开片技法勾勒龙形,展现陶瓷工艺的千年传承;孔雀羽织金妆花纱龙袍面料运用雀羽与金箔交织出皇家气象,呈现织绣技艺的精妙绝伦;花丝镶嵌制成的芝兰文房宝车通过“掐、填、焊”等技法,彰显金属工艺的极致华美。教师们结合实物展品,现场讲解各类工艺的历史源流与技术特点,使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直观可感。
“气象万千”展厅集中展示了各地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成果。从细腻传神的苏绣、湘绣作品,到灵动生动的黄杨木雕;从温润典雅的贺兰石雕,到璀璨华美的景泰蓝器物,每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数十年的技艺积淀与文化坚守。学生们驻足细观展品细节,用手机记录工艺特征,并围绕技艺传承与设计创新等问题与教师展开深入交流。
师生还参观了设于美术馆三层的“第三届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毕业作品展”。该展览汇集全国42所高校的186件(套)毕业生作品,分为“新传统”“数字匠作”“可持续工艺”三大板块,集中呈现了Z世代学子对陶瓷、金属、纤维、漆艺、玻璃等材料的创新诠释。AI生成纹样、3D打印景泰蓝、再生塑料漆器等前沿作品令人目不暇接。通过扫描展签二维码,观众可获取详细的工艺参数与创作手记,零距离感受年轻一代对工艺材料的创新探索。学生们观后纷纷表示“脑洞大开”,认识到传统工艺亦可与潮流共鸣,数字技术为创意赋能,拓展了设计思维的边界。
此次参观中新生们收获颇丰。新生们不仅系统认识了陶瓷、织绣、雕刻等核心工艺门类的技艺特点,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也进一步明确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大家一致认为,展品中传统技艺与文化底蕴的有机结合,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了方向。此次活动有效搭建起课堂学习与专业实践的桥梁,学院表示将持续开展此类实践教学,助力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成长为既精通技艺又富于创新的工艺美术人才。
师生馆前合影
“文脉华滋”展厅
“气象万千”展厅
学生参观第三届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毕业作品
(文:艺术设计学院 王明月;图:艺术设计学院 李林蔚)